
6月19日,一场甘霖普降聊城,驱散暑热。与此同时,这座城市的工伤预防工作也迎来新的契机。
为深入贯彻落实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提升安全意识和工伤预防能力,当日上午,由聊城市人社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局、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联合举办的2025年“六类行业”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启动仪式暨工伤预防名师大讲堂,在鲁西骨科医院正式拉开帷幕。市人社局二级调研员黄佰龙,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国华,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锋,市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杜飞等出席活动,启动仪式由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鲍世利主持。各县(市、区)人社部门分管工伤保险的负责人、行政与经办科室负责人及全市部分“六类行业”重点企业“三类人员”约15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黄佰龙在致辞中回顾,聊城市近年以“政策引领、项目驱动、平台保障”为总纲,构建起具有地域特色的工伤预防体系:引入国内先进的“现场互动+持续改善”培训模式,让一线作业人员在实操中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全市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制度,打破部门壁垒形成治理合力;建成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以VR技术还原事故场景实现沉浸式教育;联合应急管理部门开展危化品企业工伤预防专项培训,累计推动工伤预防“进园区、进社区、进校园”活动超百场。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工伤事故率较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
针对“六类行业”工伤预防重点,黄佰龙强调培训将实现对企业分管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分管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一线班组长、车间主任等关键岗位全覆盖,通过理论授课和现场模拟实操相结合、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培训安全生产、工伤预防、职业病防治的政策法规、工伤事故、警示教育等内容。同时,对部分重点企业开展入户调查,分析工伤事件产生原因,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新阶段工作将强化协同联动,着力构建“全链条”工作格局,推动预防关口前移。
李锋提出了三点要求: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工伤预防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聚焦核心任务,全面提升工伤预防工作的专业化、精准化;坚持学以致用,确保培训效果的精准性、有效性。尤其要推动“两个转变”:建立健全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的工伤预防责任体系,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岗、具体到人,形成“人人有责、层层负责、各尽其责”的工作格局,实现从“要我预防”到“我要预防”的转变;聚焦“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辨识工艺、设备、环境以及人员行为等环节隐患,建立清晰的风险防控“一张图”,配套隐患排查台账与闭环整改制度,推动管理模式从“经验管理”向“风险防控”转变。
为提升我市工伤预防服务专业化水平,启动仪式还专门设置了工伤预防名师大讲堂环节,邀请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工伤保险管理科主任、卫生管理研究员刘辉霞博士作了题为《工伤预防最新政策要求与实施要点解析》专题讲座。
启动仪式后,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聊城市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工伤预防移动体验直通车以及工伤预防智能监控云平台。(朱荣华)
聊城市2025年工伤康复高质量发展推进座谈会举行
6月19日下午,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鲁西骨科医院举办聊城市2025年工伤康复高质量发展推进座谈会。本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促进工伤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通过借鉴广东等先进地区经验,全面推进省级工伤康复重点联系城市建设工作。广东工伤康复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陈大军、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医院)工伤保险管理科主任刘辉霞博士专家团队受邀参加会议,市人社局、市社保中心以及全市5家工伤康复协议机构和部分工伤医疗协议机构代表参会。



会议伊始,市人社局二级调研员黄佰龙发表致辞,强调了工伤康复工作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并对未来工作提出了期望。随后,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陈大军书记、刘辉霞博士等专家分享了广东省工伤康复工作的先进经验与创新做法,为聊城市的工伤康复工作提供借鉴与启示。
会议传达了《聊城市省级工伤康复重点联系城市建设行动方案》文件精神,明确了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共同研究了《关于推进我市工伤康复“全链条”服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就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的工伤康复服务体系展开深入讨论。此外,会议还提出研究建立工伤康复专家库,以提升工伤康复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在现场自由发言环节,参会人员积极建言献策,围绕工伤康复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交流看法。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为聊城市工伤预防与康复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各方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全市工伤康复服务水平迈向新高度。
座谈会前,与会人员现场参观鲁西骨科医院,实地了解其康复工作的开展情况,直观感受康复设施、服务流程以及康复成果。